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谈古论今话天下 > 苏格拉底《申辩篇•解读下》/何永旗

苏格拉底《申辩篇•解读下》/何永旗

苏格拉底《申辩篇•解读下》/何永旗 (第2/2页)

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有这么一群年轻人,是富家子弟。整天无所事事,也跟着我到处走访!他们听我和人谈话、做调查,并经常模仿我,去调查其他人”。苏格拉底,继续说道:我想他们,也一定会很快发现:“有些人,自以为知道些什么;实际上,却一无所知。”
  
  结果,被青年人盘问的那些人,把不满,都发泄在了我身上。而不是发泄在他们身上”。
  
  注意:不管是不是苏格拉底做的,都由他背锅!雅典人统一骂苏格拉底。
  
  票数:苏格拉底34vs66票落后。
  
  (第十七局)
  
  标注:上段苏格拉底依然采取“那不是我”作为主轴,他把当前的指控,转移到了以前。另外,他提出了他的追随者,也就是苏格拉底的学生,这群人。
  
  在这里,苏格拉底想把当前的指控分散掉,如此能减轻控词对他的的责任。
  
  显然在现在的雅典,苏格拉底的名声已经很臭了,面对法庭他需要把责任分散一下。他的学生们,可以作为分散的目标;表面看苏格拉底拿他的追随者出来挡了一下,这对庭审中的他,是有利的。
  
  这个利虽然不大,却能分散陪审团一点注意力。另外,还能减轻自己的责任,策略好!
  
  注意:苏格拉底,也保护了他的追随者,他说:那些年轻人,不懂装懂!你去问他们,他们也不会承认的。
  
  这里,是苏格拉底在保护自己的学生,为学生们开脱。
  
  现在庭审局势,还在低迷中,苏格拉底的支持率,跟前面没啥差别,在37%左右,从34长了3个点。
  
  不过,他现在改善了前面的颓势,上节说“整个法庭”对他的话,已经厌倦了。现在陪审团、法官、听众席,开始关注他讲的内容了。
  
  这样有利于在下一局,赢得支持率。就是说:苏格拉底有希望在下一局,增长票数!只要赢得三分之二的支持率,就算胜诉了。
  
  现在苏格拉底的支持率才37票,很不利!但有所改观。
  
  记得在前面一段,因着苏格拉底的失误,他把应该是演说的申辩,采用了辩护的方式,使他的支持率从67刷一下掉到了37票。现在情势有所改观,长了3票达到了37%,虽然艰难、但还有希望。
  
  此时的关键点是:法庭人员对苏格拉底的说法,产生了兴趣!现在局势是原告占主动!被告苏格拉底,压力很大。票数苏格拉底37vs63票,落后。
  
  (第十八局)
  
  标注:在策略上。跟前面一样;苏格拉底始终坚持:“那不是我”。
  
  这根轴线,在以后的申辩中,会一路贯穿到底。也就是说:苏格拉底从进入法庭的那一刻,他就把“那不是我”,作为申辩的核心了。
  
  不管原告的指控,是真还是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路否认,“那不是我”。
  
  另外,苏格拉底会在否定掉原告罪状的前提下,再转过来指责控告他的人。或贬低,或挖苦,都是苏格拉底用的策略。
  
  这一局他没用前面的老招式“避当前,认以前;并夸大以前”;还是那句话,把当前威胁淡化,把以前最小的伤害夸大。
  
  这是苏格拉底前面,一路采取的“”避近就远”策略。在这段陈述中,他提到了“米利都”这个自称爱国的人控告他。
  
  那么这里有一个问题,苏格拉底挑战了“米利都”的什么呢??是什么使“米利都”找苏格拉底麻烦的??
  
  从表面看,是有关信仰的;苏格拉底信的,不是雅典的神。
  
  注意!其实没有这么简单。这里有个疑问:是不是说“雅典人,不信雅典神,就是不爱国”??——苏格拉底跟“米利都”争论的,就是这个问题。
  
  “米利都”嘴上说不过苏格拉底,又很不服,他就开始污蔑苏格拉底,说他不爱国。
  
  坦白说,“米利都”的说法站不住脚。如果按照“米利都”的说法,那雅典就不止苏格拉底,一个人不爱国了。不信神雅典的神,就等于不爱国了,这个观点对吗???
  
  那么,不信神的人,包括信外国神的人,也是不爱国。那不爱雅典的人就多了去了!
  
  你说他不爱国?他又在雅典尽着国民的义务,比方服兵役、纳税、劳动生产,都是在雅典做。他怎么不爱国了??
  
  如果用信仰,来定义爱国,可能就没有国了。任何一个国家,很少是由一个民族组成的;不同民族之间,都有不同的信仰,就连县与洲之间也存在信仰差异。那么雅典,应该定几个神作为国教?或者说:雅典应该定几个神,作为正统信仰??
  
  注意!显然“米利都”的观点,站不住脚。
  
  其实雅典人在信仰上,是很丰富的;只要是个神,雅典人都要给祂立雕像。雅典的神太多了!雅典最有名的神,是雅典娜女神(掌管财富)。
  
  可以说当时的雅典人,只要是个神,他们都要拜,并给这些神塑像。
  
  按照雅典人的说法,万一这个神,咒诅了雅典怎么办?不敢得罪。所以,从雅典人对神的态度上,看得出他们在信仰上是多神的。
  
  “米利都”对苏格拉底的指控,是站不住脚的。他控告苏格拉底,是因为苏格拉底触到了他的自尊心,负气!
  
  嘴上说不过,心里还生着气,所以就找苏格拉底的麻烦。
  
  注意:“带坏青年人”这件事,这里是指“苏格拉底的追随者们,学着老师的样子去向别人讨教问题,”这件事不是“米利都”该管的。他只是拿这个已经被大多数人接受的观点,来达到告倒苏格拉底的目的。
  
  苏格拉底的那种讨教方式,会引起很多名人不满!而他本人,又专去找大师讨论,结果?把大师弄得灰头土脸,很失颜面。
  
  这还不算苏格拉底的学生,所做的。学生,是没有老师有品位的;他们讨论的目标,跟兴趣有关。今天去向农民讨论种地,明天向手艺人讨论方法,等于雅典上下大部分,有点能耐的人,都被这些人搞的心里很不爽!这是雅典人的矛头指向苏格拉底的,直接原因。
  
  不管是不是苏格拉底做的,统一骂他。此时如果不把苏格拉底驱逐出境,雅典人就不能安睡。假如苏格拉底不死,整个雅典会乱成一锅粥!情况已经成了这个样子。不得不说:苏格拉底,确实给雅典的大多数人,形成了恐慌心理。
  
  他们看到苏格拉底就害怕,躲着走!你看,苏格拉底就是这么厉害。
  
  票苏格拉底37vs63票落后。
  
  (第十九局)
  
  标注:从苏格拉底与“米利都”的对话来看,是被告先发言;“米利都”是负气才指控苏格拉底的,这从他的问答深度,能看出来。
  
  “米利都”对控诉内容不了解,他太轻率!另外苏格拉底,采用了迂回的质问模式,这一下就把“米利都”给搞糊涂了。
  
  就是说:同一个问题,苏格拉底除了正面问,还进行反面追问。这样使“米利都”的脑子,一时跟不上节奏!这样他的回答就显的很无力。
  
  苏格拉底,用“教坏青年人”这个观点,反问“米利都”,说:在座的法官,不能教青年人学好吗?是所有法官能,还是一个法官能??一连串的问题,米利都顺着厉害关系应付着;等于米利都,被苏格拉底套主了。
  
  假如米利都说:法官不能,一群法官能;陪审团不能;此时会引起那些人的反感,从而他们对米利都的态度,发生转变。
  
  比方:米利都冒犯了法官,法官不采纳他的控词。冒犯了听众席,听众席因为被冒犯,负气转投苏格拉底支持票。那时,庭审局势立马倒转,米利都就败诉了。
  
  现在,苏格拉底36票,米利都64票,米利都绝对领先。显然米利都此时,占主动权。
  
  米利都的回答,不见得聪明!前面提到,他被苏格拉底的问话,给套住了。不得不说,米利都的策略是好的;此时,苏格拉底的票数,没啥波动…还在36%。
  
  虽然苏格拉底,用迂回的策略在质问米利都,但见效缓慢!这使得他的支持率,像是僵持住了。
  
  苏格拉底通过质问、损米利都这个人,这样能把他的“无知”,凸显出来。显给法官和陪审团看,法庭参与者觉得,虽然“米利都”这人确实有点笨,但他对你的指控,是清楚的。
  
  从法庭参与者角度来讲,苏格拉底的辩词不被采纳。
  
  因为苏格拉底,拿不出有力的辩词让陪审团信服,所以他对“米利都”虽然指责、却没有形成太大的伤害。
  
  苏格拉底,票数36vs64票-米利都。
  
  (二十局)
  
  上局对话显示:苏格拉底一直给米利都下套,米利都也不笨;他提了个反问“难道不是吗”?他把问题抛给了苏格拉底。
  
  注意!但是苏格拉底没接米利都的反问,而是接着往下追问。
  
  这里有个问题,为什么苏格拉底不回答米利都的反问??
  
  注意!一方面,苏格拉底无法回答;另一方面,苏格拉底的策略中就没有答案。
  
  假如苏格拉底回答:是或不是,那接下来怎么展开??没法展开,那不是成了自问自答吗?
  
  苏格拉底提问,米利都反问;苏格拉底答完,再问;这样话题就会转向,就打乱了苏格拉底的格局。
  
  此时苏格拉底还在按着布局,在给“米利都”下套,话题一转,这套也就不管用了。
  
  米利都犯的错误是:没有追问苏格拉底为何不回答??
  
  米利都没有把握转移话题的,这个机会。
  
  票:苏格拉底35vs65票米利都。
  
  (第二十一局)
  
  苏格拉底不停在追问米利都,而且持续时间长!他在节奏很紧凑的情况下展开追问。第一秒说:米利都,回答我的问题!第二秒就说:哦!米利都,你为何不回答呢?这个问题不难回答。(时间很紧凑,米利都一时反应不过来)
  
  从时间的把握上,苏格拉底不让米利都有回答的机会。即使“米利都”有答案,也不让他说。
  
  米利都尽量,不回答苏格拉底的提问,除非不得已,他才会回答一下。
  
  苏格拉底要做什么呢?他这样做,是显示“米利都”的无知,让法官、陪审团、看到他的无知,从而对他的控告失去信心。
  
  比方说:在法庭有一个傻子去告律师,你们说法官会听谁的?肯定重点采取律师的说法。对于傻子,只要不是特别尖锐的控词,基本是忽视的。
  
  苏格拉底不停的追问,一方面打乱了米利都的答辩计划。另一方面,也使他小心作答,米利都很谨慎。
  
  现在庭审局势,慢慢靠向了苏格拉底;支持率38票,比前面曾长了3票。
  
  慢,是因为苏格拉底的策略是“迂回质问”,所以见效就慢。
  
  苏格拉底也没强有力的辩词,来驳倒米利都;其实苏格拉底是正确的,迂回追问虽然慢,但让他一直掌握着话语权。如果一旦处理不好,对苏格拉底的伤害会更大。
  
  假如“米利都”掌握了话语权??——那苏格拉底只有答的份,他又不能认罪,认罪就等于判了死刑。苏格拉底没有办法回答,米利都的提问。
  
  前面说了,面对米利都的指控,苏格拉底始终坚持“那不是我”;他只能回答“以前”,不能回答“现在”。等于说:苏格拉底是“避开现在,答以前;”这显然跟案子关系不大。
  
  票数:苏格拉底38vs62票米利都。
  
  (第二十二局)
  
  标注:米利都,这次失误了!他前面说苏格拉底不信雅典的神,而如今又说“他根本就不信神。”
  
  这是一个矛盾点,法庭会对他慢慢失去信心。苏格拉底此时把“米利都”,贬损了一番;还是前面的策略,显出“米利都”的无知给大伙看。这样对米利都的控词和答辩,都会造成影响!
  
  法官和陪审团会轻看米利都,就是说:法庭不会对他的指控认真了。
  
  米利都此时有点慌乱,他知道再这样下去,苏格拉底就要赢了!下面的答辩,“米利都”必须小心。苏格拉底还是前面的策略,迂回追问、正反追问,这样使米利都在仓促之间,很难做出回答。最明显的,是“损”。
  
  票:苏格拉底39vs61票米利都。
  
  (第二十三居)
  
  这次,苏格拉底把米利都,带到了他的学术区域!他问“米利都”说:有没有人,认为有关人类的事存在,却不信有人类?
  
  第二问:有没有人相信有马术,缺不相信有马??
  
  注意:这种问题,是苏格拉底的学术领域!一般人不会去碰。这样的问题,在短时间内很难弄清楚。
  
  也就是说:苏格拉底拿米利都没接触过的问题,来让他答。再加上时间的紧逼,让他没法答;苏格拉底不给,米利都思考的机会。
  
  我们先来试着推理一下,看看结果是什么;苏格拉底问米利都:
  
  一问:有没有人,认为有关人类的事存在,却不信有人类??
  
  首先,这个问题非常有迷惑性,苏格拉底对“词”的用法,迷惑了人对题的认识。
  
  按理说,他应该是这么问:有没有人相信有关人类的事,却不信有人??
  
  这样问,就比较清楚了。苏格拉底那样的问法,迷惑性太大!一时间使人反应不过来。
  
  虽然是他自己作答的,但是这个问题,肯定经过了他的思考。
  
  来看问题:有没有人相信有人类的事存在,却不信有人??
  
  假如米利都说:有,苏格拉底会问:连人都没有,哪来人类的事??下面就没法作答了,米利都说“有”就错。
  
  假如米利都说:没有;苏格拉底说:我信。米利都问:你怎么证明?苏格拉底说:信,不需要证明!我心里信。
  
  再看第二问:有没有人相信有马术,却不信有马??
  
  米利都,说:有。苏格拉底问:没有马,哪里来的马术??
  
  这里就又到死胡同了,最终答案还是是没有。
  
  也有可能苏格拉底,说“有”;因为他信。“信”是不需要证明的,虽然你看见有马术,但是我不信。你有信的自由,我有不信的自由,跟事实无关。
  
  这就跟有神没神一样,信的人说有,不信的人说没有。那谁说的对??——答案是:都对。
  
  信的人,无法向不信的人证明有;不信的人,也无法向信的人证明没有。
  
  信的人对不信的人说:有神。不信的问:你证明给我看;他没有办法证明“有”。
  
  不信的人对信的人说:没有神。信的问:凭什么说没有?不信的说:因为看不见。信的人说:看不见,证明不了没有。
  
  不信的说:嗯,我还是不信有。这没办法,都有各自的理由,既然都证明不了,那就各人过各人的。
  
  其实在信与不信之间,没有绝对;不信的人,有时候会选择去信。信的人,有的时候慢慢就脱离了,两者在互相转换中。
  
  现在庭审局势是,苏格拉底占话语权,支持率从39票长到了41票;但是米利都虽然话语权上被动,但在主动权占上峰。
  
  苏格拉底41vs59票米利都。
  
  虽然此时主导权在“米利都”手中,也就是说:假如现在投票判决,苏格拉底是要被判有罪的。但是苏格拉底此时有话语权在手,只要能说服在场的人员,票数也会增加。
  
  现在庭审还在继续,不过…对苏格拉底很不利。这跟前面的34票和36票比,强多了。
  
  在这局中,苏格拉底虽然压得米利都很难回答,但是针对指控的内容,苏格拉底仍无法让法官和陪审团信服。
  
  苏格拉底,票数41vs59票,米利都。
  
  (第二十四局)
  
  标注:在这一局,苏格拉底已经感觉到,大势已去!
  
  虽然他口才好,但无法说服法庭在场的人来支持他。
  
  没办法,苏格拉底没有,强有力的辩词驳倒米利都的指控。此时的苏格拉底意志消沉了下来,因为他感觉到了“无望”。
  
  苏格拉底,票数39vs61票米利都。
  
  (第二十五局)
  
  标注:完了,苏格拉底在做最后的陈述……
  
  在这里,给我们留下了有一个思考:这场审判,苏格拉底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使他从一开始的67票,一下跌到了37票?
  
  他现在才36票,肯定是要败诉的;苏格拉底会被判死刑。
  
  关键是在67票时,他选择的策略出了问题;这导致了他的支持率,突然急转直下。
  
  当初苏格拉底,不该把“演说”的形式,突然采取了“辩护”的方法。状态他切错了,没办法。
  
  苏格拉底,票数33vs67票,米利都。
  
  (第二十六局)
  
  从语气和讲述的内容来看,这更像是苏格拉底的悲鸣!
  
  不是说苏格拉底不在乎庭审的结果,而是他已经感觉到“没有希望了。”
  
  其实我的推论,不是先看整部《申辩篇》;我是从语气和申辩核心,再看苏格拉底在各个环节的表现,然后才去推论的。
  
  读一段,再把当前的形式做个评估,把其中的重点列出来,这样庭审局势就能看出来了。
  
  苏格拉底,票数33vs67票,米利都。
  
  (二十七局)
  
  上一局,虽然是苏格拉底的悲鸣,但从申辩的意义来看,结果很不好。此时他发自肺腑的陈述,依然得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在这里,苏格拉底已经不指望,能胜诉了!就是说“败局已定”,他此时所做的,是对自己的总结。
  
  重点:败局已定,苏格拉底此时所做的,是对自己的“总结”。
  
  就是告诉当庭的所有人;我苏格拉底,是什么样的人。
  
  苏格拉底的票数从33,一下跌到了27票。与“米利都”得票的差距,越拉越大。完了!
  
  苏格拉底票数27vs73票,米利都。
  
  (二十八局)
  
  注意!此处苏格拉底的陈述,是沉痛的!但依然无法赢得,法庭参与者们的怜悯。这很难!不过苏格拉底的感情牌,还是为他拉回了一点点支持率,从27增长了3票;“米利都”现在是70票。
  
  苏格拉底,票数30vs70票,米利都。
  
  (法庭宣判)
  
  没办法,苏格拉底的演讲,是苍白的!虽然他说的大部分是事实,但此时的法庭,已经不愿再听了。
  
  苏格拉底票30vs70票,米利都。苏格拉底——败诉。
  
  苏格拉底结尾说:离开的时辰到了,我们各自走自己的路!我死去,你们将活着!谁的命运更好呢?——只有神知道。
  
  老天哪,我不得不说:苏格拉底最后陈述,太给力了……
  
  苏格拉底,票30vs70票,米利都。
  
  法庭宣判:苏格拉底——死刑!
  
  最后点评:虽然苏格拉底最终以30vs74票败给了米利都,这导致了他的死,但这不表示“米利都”有多聪明。
  
  只能说:“当时愤怒的雅典人,对苏格拉底的仇恨太大了”,只能说苏格拉底的讨教方式,触怒了很多雅典人的神经……
  
  从票数增减,能够看到每个环节,苏格拉底的辩论效果。他虽然诚恳,却无法被陪审团以及法官支持。申辩篇最精彩的部分,主要在前面篇幅;在最后的陈诉中,这是苏格拉底感到大势已去,他的内心所发出了悲鸣!
  
  ——这也没有办法。
  
  苏格拉底,本来想通过后面的陈述拉选票,可是他发现!庭审人员已经厌倦了他的发声。没办法!演说,就当诀别吧!
  
  是什么扼杀了苏格拉底呢??
  
  从总体来看:
  
  第一,雅典人的不理解占40%;
  
  第二,苏格拉底的学生占34%;
  
  第三,苏格拉底的讨教方式占26%
  
  注意:在这场审判中,苏格拉底承担了很大一大部分,是他学生的责任。这…原本是,不该他背的罪。
  
  结语:苏格拉底的哲学高度,依然不变!——苏格拉底,永远受人尊敬!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作者:何永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主宰 逍遥双修 都市古仙医 退下,让朕来 鬼门医尊 寒门崛起 恶魔法则 登堂入室 极品家丁 夜的命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