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归一(结局)
第四百一十四章 归一(结局) (第1/2页)刘备也同样是一个乱世枭雄,他知道以现在蜀国的实力,与秦国硬拼是行不通的,于是出想依靠蜀国的山高地险,以此来阻碍秦国的进攻。
不过有一些可惜的是,一开始他的这种策略起到了效果,但是后面曹性把新的高科技搬了出来,那就是红衣大炮。
红衣大炮的射程高达整整五百步,曹性他们就坐在山下一边喝茶,一边聊天,看着红衣大炮不停的向上打去即可,每天几百发下来,蜀国的士兵不战击溃。
刘备看到这里,知道都城是守不下去了,于是乎带着自己手下的人,裹挟着蜀王刘璋,一起逃到了南方的建宁。
当时建宁还算是比较平级的地方,没有多少人口。刘备心想,曹性应该不会追杀至此吧,虽说刘备心中的愿望是好的,但现实总是残酷的。
别人不了解他刘备,曹性还能不了解刘备吗?如今的枭雄曹操也是看出来了,刘备此人不除,日后必将成为心腹大患,所以都是倾尽全力想要灭杀刘备,曹性更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刘备更是一个打不死的小强,只要他一天不死,曹性都有一些睡不着觉的感觉,因此曹性在本地人的带领下,经过千难万苦,终于到了刘备最后的根据地。
听着外面满天炮火声响,刘备站在自己的屋中,神情落寞,有谋士向刘备建议到,不如趁此机会从后门逃走。
反正见形势不妙就跑,这是刘备的一贯策略,他的那些手下,早就已经习以为常。
然而这一次当刘备听到这话之时,他脸上的神色都是抽了抽,随后一股落寞之感涌进了他的心头,刘备只是说了一句话,逃还能逃到哪里去?曹性制造出黑科技的脚步,甚至比他逃跑的速度都还要快不少,他能跑掉吗?更何况若是再向难走,那么可就是其他族人的居住首发
刘备到了那里又能干什么呢?莫非还打着汉室皇叔的名号,要求其他部落的,人帮他留备兴复汉室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最后刘备下达了一个命令,让诸葛亮带着张飞关羽,全部走了出去,他刘备一个人想在房间中呆呆,两个时辰之后,张飞关羽突然觉得没对,破门而入,然而时刻发现刘备,已倒在了血泊之中。
当刘备死亡之后,虽说张飞关羽几个亲信心中那是百般不甘,但怎奈大势已去,建宁的城门向秦军打开,当曹性得知刘备去世的这个消息之时,他的心中也是非常的诧异。
其实以前的曹性心中,还多多少少对刘备有一些腹诽,拿一个汉室皇叔的名号,在那里招摇撞骗就算了。
关键是刘备这个人身上,并没有太大的本事啊,曹操和他一起起义,曹操一开始也是败仗打了一箩筐。还差点将命丢在了战场上。
不过别人曹操就是潜得下心来,很认真的学习,最后成为一代兵法大家,真正能制胜治国能安民,这就是曹操,但是他刘备颠簸半生,没有学到一点东西,只会哭,只会逃。
但是现在曹性的心中,又有了一些其他的想法。刘备不管是不是汉室后裔,但是他的身份已经很明确了,就是一个落魄的人,家境贫困潦倒,只能靠卖草鞋为生。
但是别人就是以这种穷困潦倒的家境,硬生生的用自己的拳头,打出了一片天下,将厚黑学发展的淋漓尽致,这难道不是一个平民成长起来的路程吗?
想到这里,曹性的心中颇为感慨,当城中的一切全部平定之后,曹性也是走进了大厅之中,看到了刘备的尸体,他命人将刘备的尸体收起来,随后进行后葬。他能为刘备做的事也就这么多。
随后曹性又去查看其他将领,张飞关羽见曹性居然厚葬自己兄长的尸体,心中也是感慨万千,最终选择了退隐。
而诸葛亮则是有一些不同,诸葛亮还年轻,他想一展胸中抱负,所以说他留在了曹性身边,自此蜀国灭亡了。
至于说江东那边也是打的热火朝天,曹操再一次御驾亲征这一次,曹操谨慎了许多。
虽说历史上的曹操多次讨伐东吴,并且被孙权击败过了无数次,但是有一个问题,历史上的孙权都,已经是坐稳了江东之主位置好多年,如今的孙权才刚刚上台,难免有一些心浮气躁。
面对曹操的强势来攻,手下的人开始有一些坐立不稳,其中主内的张昭居然劝孙权现在赶紧投降。
而主外的周瑜,则是铿锵有力的对孙权建议到,以前他们赤壁之战都曾赢过,如今曹操再度来袭,他们一样的无所畏惧。
孙权点了点头,说会考虑他们二人建议,只是周瑜和张昭在回头之时却没有发现,孙权眼中已经产生了一抹深深的芥蒂之色,至于说他究竟是对谁的话,有所芥蒂不用想,肯定是周瑜。
孙策死之前曾经对孙权说过一句著名的话,那次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孙权一开始是谨遵孙策的命令,但是实施起来之后,他才发现有那么一些不爽,他的不爽,来自于大臣们在背后的议论。
孙权做事有孙权的方法,但他做起事来完全没有孙策的雷厉风行,反而有一种拖拖拉拉的感觉,虽说孙权最终也是安抚好了吴国,使吴国井然有序,但是话又说回来,大臣们总感觉他比不上孙策。
这种议论声孙权听一回两回还可以,但让他一直听着,他的心中就有一些冒火,孙策有孙策做事的方法,他孙权也一样的,有自己的做事方法。
因此孙权的心中,开始若有若无的对这个死去的大哥心怀芥蒂,如今周瑜又将当年的事情说出来,他心中自然是多多少少有一些不满。
因此基于这种心理状态下,孙策最终是选择了另一个谋士的建议。
我等有长江天险,何惧于曹操,更何况如今新王登基,局势未稳,不应大动干戈。
因此铁索横江的局面就此出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