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全球武神 > 第十二章 文北大,武清华

第十二章 文北大,武清华

第十二章 文北大,武清华 (第2/2页)

“啧啧…又是一名超级天才学霸。”
  
  陈元看着光屏中巧笑嫣然的姚若薇,不住咋舌。
  
  姚若薇在武道上的造诣可能不如滕元熙,但在文科上的成就,却足以碾压绝大多数的华夏学生。
  
  华夏大区高考状元,文科单科成绩全国排名前三,被北京大学特招入校,与滕元熙一样,享受国家高级储备人才特殊津贴。
  
  大学三年来,已经在全国知名的科研期刊上发表过多篇专著论文,在“灵能学”“灵能运用学”上天赋异禀,据说已经被华科院内定为候补院士。
  
  光屏中,姚若薇生动的讲解着。
  
  配合着表情的变化和富有磁性的声音,一下就将陈元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
  
  通过姚若薇的介绍,陈元对灵气复苏后北京大学的发展概况也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21世纪末灵气复苏之后,北京大学始终致力于为“新武学”的发展和“灵能装备”的研发制造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天地巨变之后,许多原先的科学理论已经发挥不了作用。
  
  在北大历任校长的带领之下,北大师生配合华科院,一同构建出了一套“新武学”修炼的理论模型。
  
  这在当时的世界上属于首创,极大的补充了匮乏的“新武学”理论,为后来“新武学”修炼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多年来,一批批优秀的文科专家从北大走出,投入到科学研究的最前沿。
  
  “武学理论专家”常宏宇、“灵能学家”莫云谷、“灵能运用学家”兰升、“灵能矿物地质学家”贺百川……
  
  千千万万的北大文科专才,为华夏国和人类的科学进步殚精竭虑,奉献出了毕生的心血。
  
  听姚若薇介绍完,陈元心里充满了无限的钦佩和神往。
  
  可以这么说,没有这些文科专家的前赴后继,就没有如今华夏“新武学”的蓬勃发展。
  
  当今世界上,世人大多都“重武轻文”。
  
  殊不知,没有文科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新武学”只不过是无根漂萍,“灵能装备”也不可能这么顺利就被研制出来,并一代一代的更新下去。
  
  人类更不可能借助“新武学”和“灵能装备”,和异界文明周旋几百年,很可能早就灭亡了。
  
  如果将人类文明比作一棵大树的话。
  
  现代科技是坚实的树干,“新武学”是树上结成的果实,而文科中的科学理论,则是整棵大树的根基所在。
  
  没有根基,树干会枯萎,果实也不复存在。
  
  只不过根基深埋地下,人们只看得见树干和果实,往往会忽略它的存在。
  
  令陈元失望的是,北京大学也没有开设关于“古武学”的课程。
  
  “如果华夏所有大学都没有‘古武学’专业,我就选北大。”他将芯片塞回信封,暗自思忖。
  
  北京大学专注于文科研究,肩负着人类文明延续的重任。
  
  如果自己有幸能和那些著名科学家一样,为人类文明的延续添砖加瓦,也不枉原身一身的文科天赋,不枉自己再活一生。
  
  想到这里,陈元心情稍稍转好,开始一封接一封的拆开信封。
  
  一个个芯片被他取出,又一个个收回信封。
  
  一幕幕光屏出现在半空中,又渐次消失。
  
  一位位在华夏赫赫有名的学长学姐你方唱罢我登场。
  
  一句句铿锵有力的名校校训浮现在眼前,映入脑海。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通过这一番介绍,陈元对许多大学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比如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等等。
  
  但让他感到遗憾和惋惜的是,这一圈看下来,仍然没有找到一所开设了“古武学”专业的大学。
  
  “看来……古武学在华夏没落的程度,远比我想象的严峻的多啊。”
  
  陈元垂头看着手中最后一个未拆封的信封,深深吸了一口气。
  
  只见信封上赫然写着四个烫金大字——“临江大学”。
  
  看着信封,想起宁夕的绝世容颜,和在武科市质检时对他说的话,心潮一阵涌动。
  
  良久,长叹一声,“最后的希望,如果连临江大学也没有‘古武学’专业,我就选择‘文科’排名全国第一的北大吧,也算完成了原身的梦想。”
  
  拿起信封,轻轻撕开封口,从里头取出一枚小小的芯片,眼含期待道:
  
  “临江大学,看你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主宰 逍遥双修 都市古仙医 退下,让朕来 鬼门医尊 寒门崛起 恶魔法则 世子稳重点 极品家丁 夜的命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