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调教大宋 > 第49章 玩真的

第49章 玩真的

第49章 玩真的 (第1/2页)

御史台向来是守旧派的中流砥柱。
  
  当初,夏竦构陷杜衍、富弼谋反之时,就是台鉴各官极力推波助澜,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影响极坏。杜、富二人才不得已请出中枢,也由此拉开了新政被废的大幕。
  
  如今范仲淹再兴波澜,做为守旧派急先锋的各位言官,自然是冲锋在前。
  
  六月中,先是有言官弹劾范仲淹在邓州大兴土木,先是重修览秀亭,构筑春风阁,后又营造百花洲,劳民伤财,好大喜功。
  
  后又有人上奏,范仲淹纵子行凶,三子纯礼当街械斗,重伤百姓,影响极恶。
  
  随后,监察御史董良洪甚至把陈年旧事翻出来倒嚼,弹劾范仲淹牧守鄱阳期间行为不端,以官身狎妓,并将雏妓甄金莲纳入府宅,不为百官典范。
  
  赵祯看着一道道弹劾范仲淹的折子,有些哭笑不得。心说,这帮人为了扳倒范希文也是拼了,连十年前的旧账都翻出来做做文章。
  
  不过,作为老好人的赵祯明知这些都是守旧之臣的把戏,不足为信。但左右思量之下,还是暂时把三升范仲淹的旨意留中不发,等这股倒范之风过后再做计较。
  
  官家没了动静,一众言官都颇为意外。
  
  这就赢?还没放大招呢啊?
  
  他们也没指望着这些鸡毛小事能把范希文怎么样,只要官家不动让其归京的念头,就算胜利。
  
  却不想,高兴了没几天,六月底,见言官弹劾范仲淹的声音稍弱,赵祯终于按奈不住,三调范希文的圣旨直投邓州。
  
  贾昌朝气得直吹胡子,心说,凭什么官家单单对这个范希文恩宠倍至啊!
  
  凭什么?
  
  不说范仲淹的能力和可作百官典范的风骨,单是他和赵祯的私交,就非一般人可比的。
  
  当年,刘太后专权霸政,差点成了第二个武则天,百官只尊太后,而不知皇帝。
  
  一些有良知的大臣,对太后专权,也都是敢怒不敢言,唯独一个敢对刘娥开炮的,就是范仲淹。他不但指责太后不应忽视赵祯这位皇帝的存在,还主张还政于朝,让刘娥回后宫养老,把刘太后气得半死,直接把他扔出了京城。一直到她死,也没让范仲淹回来。
  
  那时的仁宗年纪尚幼,朝中大臣没一个敢为他说话的,唯有范仲淹在最危难的时候拉了他一把,他能不记着吗?
  
  而且,去岁新政受阻之时,也是范仲淹看出了皇帝的为难。为了不让赵祯难做,主动请调去邠州巡守,后来又主动辞去中枢要职,这才保住了赵祯的颜面,让新政之乱平稳落地。
  
  庆历新政,是赵祯催着范仲淹等人干的。范仲淹虽早有革新之意,但当时西北战事未宁,朝中反对势力不可小觑,此时并非主新最好的时机。可新政失败找人背锅的时候,却是范仲淹、富弼等人。这一点,赵祯更觉亏欠了他们。
  
  所以,庆历之风一过,除了范仲淹、尹洙长辞于世,杜衍因年迈多病而致仕。余下的富弼、韩琦、欧阳修等人,之后几年都先后拜相,就连政治智商几乎为负的欧阳修都当上了参知政事。
  
  ......
  
  不管怎么说,官家是铁了心要护着范希文。贾昌朝心说,看来,不放大招是不行了。
  
  第二天早朝,御史中丞王拱辰殿上直奏范仲淹、欧阳修、韩琦、富弼等人结党结心,其心可诛!
  
  (老实巴焦的富彦国心说,老子躺着也中枪,我特么什么都没干好吧...)
  
  王拱辰之言,内相贾昌朝、参知政事吴育,还有一众朝臣皆是附议。首相陈执中不置一词,朝堂之上敢为范、富等人进言者寥寥。
  
  三日后,在任大名府的夏竦以快马急奏,言范、韩等人,以辞官要挟官家,置臣纲于惘然,为我辈所不齿。
  
  与之一同上奏的,还有同样不在中枢的宋痒和章得象,都进言范仲淹结党营私,朋党之说再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主宰 逍遥双修 都市古仙医 退下,让朕来 鬼门医尊 寒门崛起 恶魔法则 世子稳重点 极品家丁 夜的命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