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剪辑历史,开局盘点十大皇帝! > 第283章 精于谋事,拙于谋身

第283章 精于谋事,拙于谋身

第283章 精于谋事,拙于谋身 (第2/2页)

去年讨伐柔然,军马三十万匹,其实死伤之数只有八千,但是传出去后,却变成了损失惨重。
  
  咱们正好可以借此传言,出其不意的突袭北凉!
  
  敌人在措手不及、心惊胆战之下定然溃不成军,我军必定可以一战而覆灭北凉!】
  
  【有了崔浩的事先打底,在会议上,拓跋焘的底气就足了许多。
  
  不过群臣自奚斤以下,皆言北凉没有明显叛逆的举动,且大军远征,北凉固守城池,而国家后方空虚,是危道,都劝拓跋焘不要出兵。
  
  曾经多次出使北凉的李顺还说:“自温圉水以西直到北凉国都姑臧,都是石头,没有水草。且姑臧城南的山上有厚厚的积雪,春夏便会消融成河。
  
  如我军至城下,北凉堵住河道,则姑臧城百里之内,将没有水源,人马饥渴之下,定然难以长期围城。”
  
  但是崔浩却反驳道:“《汉书·地理志》称'凉州之畜为天下饶',若无水草,畜何以蕃?又,汉人终不于无水草之地筑城郭,建郡县也。且雪之消释,仅能敛尘,何得通渠溉灌乎!此言大为欺诬矣。”
  
  李顺并不死心,再次说道:“耳闻不如目见,吾尝目见,何可共辩?”
  
  崔浩也毫不示弱,直接点出了李顺为何阻止伐凉的根本原因:“汝受人金钱,欲为之游说,谓我目不见便可欺邪!”
  
  崔浩这下子可谓是直接戳到了李顺的肺管子,李顺也终于不敢再吭声了。
  
  拓跋焘听到这里,辞色严厉的批评群臣,并宣布决定——出兵!】
  
  “崔浩这么做,是在给给自己招祸患啊!”
  
  “崔浩善于谋国,却不善于谋身啊!”
  
  “有才能,却又缺少了一些说话的技巧.我仿佛已经看到了被所有人排挤的崔浩。”
  
  【夏,五月,丁丑,魏主治兵于西郊;六月,甲辰,发平城。】
  
  【拓跋焘亲以太子拓跋晃留守平城后,自己则亲率大军直扑姑臧。
  
  到了城下,他见到的景象正如崔浩所言的水草丰美,“城东、西门外,涌泉合于城北,其大如河。自馀沟渠流入漠中,其间乃无燥地。”于是更加厌恶李顺之前的欺瞒。
  
  沮渠牧犍还沉浸在柔然可汗的吹嘘之中的时候,却见到了兵临城下的魏军。
  
  河西王牧犍闻有魏师,惊曰:“何为乃尔!”
  
  而后牧犍采用左丞姚定国之计,据城死守,同时求救于柔然。
  
  但他们始终等不到柔然军队的救援,最终只能出城投降。
  
  其实不是柔然没有出兵,而是沮渠牧犍败的太快了。
  
  拓跋焘八月抵达姑臧,九月沮渠牧犍便开城投降了,柔然本来采取了“围魏救赵”的策略,袭击北魏国都平城,但是在接战后不久,便听到了姑臧城破的消息,于是只能无奈退兵。】
  
  【平定柔然之后,北魏又平定了北燕、北凉,最终成为北方霸主,与南方的刘宋相对峙。
  
  这段时期,被后世称为“南北朝”。
  
  拓跋焘作为皇帝,自然希望自己文治武功都是世间翘楚。
  
  他如今已经完全平定北方,武功已经难出其右,现在急缺的就是文治,那么来做文治功夫的人,自然是文臣之首崔浩。
  
  崔浩接受太武帝拓跋焘的任命之后,决定做一件事,那就是修北魏国史。
  
  对于崔浩的决定,太武帝认为并无不妥,毕竟国史不清,天下难以服众。
  
  做好国史,自然是文治第一,所以太武帝同意了崔浩的举动。
  
  结果没想到,国史编纂后,引得天下议论纷纷】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主宰 逍遥双修 都市古仙医 退下,让朕来 鬼门医尊 寒门崛起 恶魔法则 世子稳重点 极品家丁 夜的命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