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剪辑历史,开局盘点十大皇帝! > 第55章 迥然不同的抉择

第55章 迥然不同的抉择

第55章 迥然不同的抉择 (第2/2页)

齐泰是朱元璋时期的进士,黄子澄本来是状元,只因紧张没能回答对朱元璋自己的出生日期,导致被降低为探花。
  
  这两位都是学儒家的行家,提起理论知识那是一套套的。
  
  而方孝孺则更不简单,他的老师是大学者宋濂,自身也是颇具传奇色彩,甚至被朱元璋藏着舍不得用,特意留给了下一任皇帝当“诸葛亮”。当然,方孝孺比诸葛亮还是差了不少.
  
  这三位儒家学者为人都很正直,他们也都是好人,而且他们对朱允炆对大明的忠心也都是无可挑剔的。
  
  只是他们和朱允炆一样,把自己放错了位置,既然是当朝重臣,就不应该整日以学术治国,那只能是书呆子才干的出来的傻事。
  
  后来的事情想必大家都知道了,
  
  在这三位“卧龙凤雏”加“冢虎”的辅助下,朱允炆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削藩。
  
  最后削着削着,朱允炆把自己的皇位削没了,“铿锵三人组”把自己也削没了。
  
  不过这三人倒也硬气,没有愧对读书人的气节。
  
  齐泰被捕之后宁死不屈,朱棣下令就他处死,家人则被灭九族,唯一幸存的6岁儿子被发配边疆,一直到明世宗时才被赦免。他的女眷更加可怜,她们被惩罚世代为官妓,每日到军营供士兵玩乐。
  
  黄子澄的命运和齐泰差不多。京师被攻破之后,朱棣亲自审问他,黄子澄抗死不屈,朱棣恼羞成怒下令将他肢解而死。黄子澄的家人被灭九族,幸存下的女眷世代充当官妓。
  
  而方孝孺是最惨的。
  
  因为他拒不投降,而且又拒绝为朱棣草拟诏书,还大言不惭的说“诛我十族又如何?”
  
  结果,他真的被灭了十族,而方孝孺本人也被朱棣凌迟处死。
  
  从这里可以看出,朱元璋挑选的接班人和辅佐之人都有些不太恰当。
  
  朱元璋的本意是好的,他希望大明在一位仁慈的君主领导下休养生息,但却忽略了他们身上那种脱离现实,过于主观理想化的缺陷。纸上谈兵,这其实也是大部分读书人的通病。
  
  再看看朱棣选择继承人和继承人的辅佐之臣,就不得不佩服朱棣的看人眼光了。
  
  朱棣的儿子中,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是长子朱高炽和次子朱高煦。
  
  长子虽然身体不好,长得很胖,但是他胜在性情仁厚,且是嫡长子,天生就占据着继承者的优势。
  
  而次子朱高煦则是朱棣的翻版,非常英勇,在靖难之役中有多次的精彩发挥,朱棣一直在二人之中徘徊,不知道选哪一个做接班人比较好。
  
  后来,朱棣在征询大才子解缙的看法时,解缙道出了一个关键点——“好圣孙”!
  
  意思是朱高炽有个好儿子朱瞻基,就是这一点让朱棣下定决心立朱高炽为太子。
  
  事实证明朱棣的选择十分正确,朱高炽和朱瞻基父子二人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他们加起来也只有十一年,但是他们却开创了华夏历史上的盛世之一,“仁宣之治”。
  
  当然,要是朱棣没有说那句让朱高煦一直耿耿于怀,乃至于造反的话,就更完美了。
  
  朱棣配备给儿子和孙子的智囊团也是三个人,但是这三个人比建文帝的那三位可强多了!
  
  他们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三杨”:杨士奇、杨荣和杨溥。
  
  他们三人是内阁重臣,历经四朝。
  
  在他们的辅佐下,朱高炽顺利的保住了自己的太子之位,登上皇位。
  
  朱瞻基则在三杨的辅助下整顿吏治,发展经济,将明朝带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主宰 逍遥双修 都市古仙医 退下,让朕来 鬼门医尊 寒门崛起 恶魔法则 世子稳重点 极品家丁 夜的命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