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的祖父是秦始皇 > 第五百二十四章 尽人事,听天命

第五百二十四章 尽人事,听天命

第五百二十四章 尽人事,听天命 (第1/2页)

新皇登基,普天同庆。
  
  自然不会有哪位不开眼的大臣,非要选择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处理什么朝政。
  
  随后,赵郢又亲自下旨,册封皇太孙妃王南为皇后,李姝为贵妃,尉未央为贤妃,虞姬为淑妃,月氏公主为德妃,须卜朵儿为良娣,其余几位妻妾为夫人。
  
  二弟赵起为渭安君,值司如前,暂掌咸阳尉,小妹赵希为大秦长公主。
  
  原长公主赢嫚等为大长公主。
  
  余者宗室,一如从前。
  
  赵郢没有选择大赦天下,不能给后世子孙开这种哗众取宠流毒无穷的先例。
  
  为非作歹之人,你就算是放了,他们也不会感念你的恩德,说不定还会变本加厉,继续为非作歹,祸害百姓。
  
  真要有那份对天下百姓仁慈的心思,还不如正本清源,逐步完善修缮大秦的律法条例,减少一些严刑峻法,肃清一些地方松弛败坏的吏治。
  
  对底层的百姓,多一些宽宏,多一些体恤,多一些优惠的政策。比这种一厢情愿的噱头,不知道要实在多少倍。
  
  见自己孙子,一如既往的稳健务实,丝毫没有因为自己登基为帝而有所张扬。而且对自己留下的子女,也都有了妥善的安排,眼底不由泛起一丝欣慰的笑意。
  
  自己终究是没有看错人。
  
  然而,心底绷紧的那一个弦稍一放松,整个人身上提着的那一股气便泄了。疲倦困乏,再次如潮水般涌来。他下意思地摸向了袖口中藏着的丹药。
  
  这是他为自己准备的后手。
  
  以防自己的身体中途出了问题,撑不下来自己长孙的登基大典。
  
  他虽然对自家这个孙子极为放心,不怕自己出事之后镇不住天下。但自己这个做大父的,能护他一程,还是要再护一程。
  
  一直到自己这个孙子彻底掌控住这个朝堂以及天下。
  
  那些朝中官僚,地方大员,军中悍将,都是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自己孙子真用起来,未必能如臂使指。
  
  但只要自己还在,就算有些人有些别样的心思,也绝不敢轻举妄动。
  
  赵郢这边,其实一直在密切关注着始皇帝的身体状态,这会儿见始皇帝脸上的红晕逐渐褪去,当即环目四顾,看向满朝的文武。
  
  示意一旁的张良,宣布退朝。
  
  然后,召早就安排在外的步辇入殿,亲自送始皇帝回章台宫。
  
  始皇帝身子刚一沾步辇,就撑不住了,若不是赵郢早有准备,和始皇帝同乘,一直在扶着始皇帝,眼疾手快,直接让始皇帝斜靠在了自己的身上,恐怕始皇帝病危的消息就再也瞒不住了。
  
  始皇帝偷偷捏在手心的丹药,也因此顺势滑落到了步辇上。
  
  赵郢不动声色地抬起脚,轻轻把那药丸踩在了脚下,然后扭头看向一旁神色焦虑,一脸担心的黑。黑知道,事情已经被赵郢发现,但也只能报以苦笑。
  
  把始皇帝送回寝宫,赵郢没有追问丹药的事。
  
  不用问,这肯定是自家大父的意思,但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他当即,又喊孙礼等医官进来,为始皇帝诊疗救治。虽然他们现在束手无策,但一些缓解,急救的手段还有,给始皇帝用了针,又灌了汤药之后不久,始皇帝就再次醒了过来。
  
  见赵郢还在自己寝宫带着,不由虚弱地笑了笑。
  
  “郢儿,你今天刚刚登基为皇帝,天下人都看着你呢,你岂能老实待在我这里?当以国事为重,不要在这里一直耗着……”
  
  赵郢上前握住了始皇帝青筋暴突的大手。
  
  “还有什么国事,能比大父您的身体更加重要。您只管安心养病,不用牵挂着外面,外面一切有我——”
  
  说到这里,赵郢语气恳切地道。
  
  “这些时日,央儿那边一直在尝试用体内的气感为人疏通经脉,如今已经基本接近成功,您老人家的病,并非没有希望,切不可再偷偷服食这些丹药……”
  
  始皇帝微微点了点头。
  
  “好——”
  
  眼看着到了快要午膳的时候,赵郢趁着始皇帝这一会儿精神尚好,让人送来了专门熬制的小米粥,不要说老山参,现在这种状况,连枸杞都不敢多用。
  
  赵郢扶着始皇帝,亲自喂他吃了小半碗,见他吃不下了,这才让人撤下,小心翼翼地扶着始皇帝重新躺下。
  
  “以后,这些琐事,你就不要自己做了……”
  
  始皇帝看着自己挑选的这个大孙子,眼神越发柔和。
  
  “国事为重,你尽快地稳定住朝野的局势,比什么都重要……”
  
  说到这里,始皇帝语气稍稍顿了顿。
  
  “不用顾虑我,朝中和地方上的那些人,你该换就换,该查就查,若是遇到些冥顽不灵,实在该杀的,就杀一批,不要心慈手软,身为帝王,不杀不足以立威,不陟罚臧否,人不知敬畏……”
  
  赵郢认真地点头。
  
  “诺——”
  
  等到赵郢离开,一直在旁边伺候着的黑,这才忍不住轻声道。
  
  “陛下目光如炬,挑选的这个新皇,果然是个仁厚持重的……”
  
  始皇帝嘴角忍不住微微勾起。
  
  “嗯,是个好孩子……”
  
  ……
  
  皇太孙接受始皇帝的禅让,登基为帝,虽然整个的过程波澜不惊,满朝公卿,甚至都没感觉出有之前有什么区别来。
  
  但在民间,动静却极大。
  
  无咸阳内外的百姓奔走相告,激动不已。这些年来,他们自然见惯了始皇帝的威严,但也见识到了皇太孙的仁慈。
  
  一年来,慈善堂的一系列切切实实的善举,早已经如春风化雨,深入到了老百姓的心里,让人牢牢地记住了皇太孙的仁慈宽厚,记住了皇太孙对百姓的善意。
  
  如今,终于等到了皇太孙登基,他们自然欢欣鼓舞,对新皇接下来的统治,充满了期待。
  
  阿房学宫内的学子,也不由精神振奋。
  
  天下间,谁不知道新皇礼贤下士?
  
  科举制,招贤馆,俊才楼,阿房学宫,以及在各地开展的如花如荼的免费教育,这一系列的政策,在有心人的暗中推动之下,如今无人不知道是出自皇太孙之手。
  
  咸阳内,无数店铺张灯结彩,纷纷打出庆祝太孙登基,降价酬宾的口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主宰 逍遥双修 都市古仙医 退下,让朕来 鬼门医尊 寒门崛起 恶魔法则 登堂入室 极品家丁 夜的命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