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三天后穿越,满门被抄斩 > 第三卷 滚滚长江东逝水 第二章 三国演义罗贯中【求追读】

第三卷 滚滚长江东逝水 第二章 三国演义罗贯中【求追读】

第三卷 滚滚长江东逝水 第二章 三国演义罗贯中【求追读】 (第1/2页)

“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
  
  老先生愣了一下,听这说法,这罗贯中某非是哪位大才?所谓《三国》是什么长篇故事?
  
  看到老先生的反应,赵城也愣了一下。
  
  罗贯中啊,三国演义啊,这么出名的人和作品,你不会不知道吧?
  
  “秦公子,这罗贯中是何许人也?那《三国志通俗演义》又是何物?”
  
  老先生深思片刻,还有点好奇。
  
  “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原是太原人,后侨居江南……”
  
  赵城脱口而出,恍惚间明白了什么。
  
  罗贯中,元末明初人,的确是这个时代的人。
  
  但他有志图王,却跟错了真主,后看到朱重八大事已成,渐渐淡出了江湖。
  
  此后,罗贯中远走江南,流寓于江、浙一带。
  
  再没有出世任职,做了个单纯的小说家。
  
  其实,也不是他不愿做官,主要是与张士诚有关系,又怎会受大明帝国待见呢?
  
  图王已无果,发愤著书罢!
  
  也是这个原因,在洪武初年间,一本名传千古的盖世神作《三国演义》横空出世,奠定了他在夏族小说家,乃至文学界的地位。
  
  世人皆知朱重八,鲜少有人知道张士诚,反而是张曾经的幕僚罗贯中,因一本巨著世代流芳。
  
  在《三国志通俗演义》创作之后,罗贯中陆陆续续创作了不少作品,
  
  还抽时间加工、完善了老师施耐庵的《水浒传》。
  
  施耐庵也因《水浒传》负盛名,经久不衰。
  
  只可惜,这两人,或者说夏族历史上的大多数名家作家,身前评价、待遇远不及后世名声。
  
  比如杜工部,李太白。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生产力落后,通讯技术落后、流传速度缓慢。
  
  其实在古代那样一个环境,几乎没啥通讯技术可言。
  
  交通全靠走,通讯全靠吼。
  
  又或者点烽火、传狼烟。
  
  当然了,走驿站、寄书信,才是最主流的通讯方式。
  
  但延迟太长了!
  
  尤其是大明帝国,路引制度实施后,
  
  明朝江湖路被堵,各种流通皆不畅。
  
  此外,这个时代的《三国演义》还是禁书呢,登不了大雅之堂。
  
  哪怕罗贯中在江浙小有名气和才气,离开江浙无人认识,也是正常。
  
  赵城叹了一口气,以后有机会,得去找找这位小说家,或许能在这个世界立一个文学界最顶级的罗贯中小说奖。
  
  可惜了,李白死得早,不然立个李白奖,或者杜甫奖、苏轼奖也行,这不比那什么诺贝尔排华奖大气?
  
  赵城向老先生简单介绍罗贯中后,做了一个取书的假动作,从怀里取出一本《三国演义》。
  
  “老先生你不认识没关系,我刚好带有这本书。”
  
  “这就是《三国演义》,我没骗你。”
  
  赵城将书递过去,老先生疑惑未消,怪异地看着这本书。
  
  脸色很诧异,如看见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
  
  老先生姓周,经历过不少事情,颇有眼力,一眼便识得此书不凡。
  
  在翻开书页后,更为这种精致的纸张大为震撼!
  
  只是,这字体怎么这么小?
  
  而且,似乎还是俗体字?
  
  周老先生疑惑地看了赵城一眼,他虽认识不少俗体字,但看这简体字还是有点吃力。
  
  “哦,老先生,这是简化汉字,在我家那,可是流行得很,
  
  无论是官府文件,还是学生学习交流,用的就是这种字,简单,方便,通俗易懂……”
  
  赵城连忙解释,煞有其事的样子还挺像回事。
  
  只是,周老先生还是疑惑。
  
  什么时候俗体字也能登堂入室了?
  
  以俗体字著书,还以这么名贵的纸张装订成册?
  
  赵城装做没看到,反正他也不会解释。
  
  在几百年之后的夏族,简体字的推行,助力了扫盲运动,也为教育的普及立下汗马功劳。
  
  如今,赵城的布局之一,就是推动简化汉字普及。
  
  只是简化汉字普及没那么容易!
  
  朱重八虽打压士大夫,但依旧需要士大夫治理国家。
  
  为了维护自身的阶级利益,士大夫又怎么可能会让简体汉字通行?
  
  提高受教育的门槛,强化读书的难度,汉字越复杂、知识越难懂、文章规矩越多……
  
  一系列操作下来,士大夫已经成为了高高在上的存在,脱离了劳苦大众。
  
  哪怕寒门,也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就能自嘲的。
  
  这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基业,又岂是赵城能够轻易撼动的!
  
  ……
  
  不过,能不能做到是一回事,去不去做又是另一回事。
  
  赵城誓要颠覆这皇权,荡平这天下。
  
  掀翻士大夫对受教育权的垄断地位,是必须要做的事。
  
  只是这件事太大,只能一点一点来!
  
  “老先生,这是一本《新华字典》,是我们家那整理的简化汉字,能与繁体字对应起来的。”
  
  赵城又从怀里取出一本厚字典,递到了老人手中。
  
  “这东西,这么用啊?”
  
  老先生疑惑,有字典,不会用那也没法啊。
  
  他粗略看了《三国演义》,虽不能完全看懂,但也明白这书的不同寻常。
  
  定是个不可多得的好故事!
  
  但也要看得懂,才能说得出来啊!
  
  赵城拉着老人坐下,一边讲解,一边示范,花费十来分钟的时间教会周老先生如何使用。
  
  ……
  
  老先生有所悟,看着赵城宛若天人。
  
  那罗贯中是什么人,他不知道,
  
  这《新华字典》又是谁谁谁编制,他也不知道。
  
  但这秦公子能拿出这等书籍,绝不可能是普通人。
  
  “老先生,这两本书的价值相比你也能猜到一二,尤其是这本《新华字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主宰 逍遥双修 都市古仙医 退下,让朕来 鬼门医尊 寒门崛起 恶魔法则 世子稳重点 极品家丁 夜的命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