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汉末小粮官 > 第三卷 囚徒 第三十五章 士族的阻力

第三卷 囚徒 第三十五章 士族的阻力

第三卷 囚徒 第三十五章 士族的阻力 (第2/2页)

于是曹操又拿起《司隶发展规划并人才改革、军制改革书》,询问道:“文若,你觉得这个策论中的科举制和府兵制可行吗?”
  
  荀彧点头:“可行。但无论司空选哪一策施行,都再也不会得到士族支持。”
  
  前文说过,汉末的政治生态就是士族政治,任何一个势力的成败离不开士族的支持。
  
  袁绍能空降渤海不到一年就全取冀州离不开他巨大的声望,但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冀州士族的支持。
  
  曹操一开始能在东郡立足也离不开东郡士族张邈、陈宫等人的帮助。曹操势力能够在建安元年之后短短五年就占领整个中原则完全离不开颍川派士族的身影。至于曹操麾下武官,更是多出于谯县士族。
  
  实际上袁绍和曹操本就是大士族出身。袁绍身后有豫州袁氏,曹操身后是曹氏、夏侯氏两大家族。
  
  但现在曹营离开了士族遍地的中原,在汉末就等同于离开了最大的人才群体。想想蜀汉后期人才是多么的匮乏,也许不用袁绍发起进攻,只要再过十年,蜗居在司隶的曹操阵营就会因为缺乏人才而土崩瓦解。反倒是袁绍,在占领了中原后将顺势接手本属于曹操的海量人才储备。
  
  还有军制的问题。汉末军制本质上就是士族私兵所有制。士族自己组建私兵,拥有私兵的管理权,再从族内选择领兵的代言人。代言人代表身后士族再去投靠拥有朝廷大义的各路诸侯。各路诸侯争战的同时要保证麾下士族的利益,因为这些士族就是诸侯势力内部的股东,人家投奔你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不是为了所谓的复兴大汉。
  
  为什么李典不是五子良将?还不是因为曹操不敢重用他。李典代表李氏,李氏的私兵也一直在他们一家的掌控中,先是李乾,后是李整、李典。
  
  又比如刘备在占据荆州大半的时候已经有亲儿子刘禅了,为什么很长一段时间他的继承人还是刘封?还不是当时刘备势力内部全是荆州出身的士族,他不立刘封这个同样荆州出身的继承人可能吗?反倒是夷陵之战失败后,刘备势力内部荆州派死了一大群,荆州派风光不再,刘封才被卸磨杀驴,换了亲儿子刘禅做继承人。
  
  在王垕原来的位面,曹魏势力在占据天下大半后却叛乱不断,也和曹操、曹丕、曹睿三人一直打压士族有很大的关系。最后曹爽这个弱智被司马老贼一招翻盘,汉末士族才彻底没有了掣肘。士族捧起来的司马家掌权最终建立了西晋这个士族国家,但西晋是个什么拉跨的玩意大家应该也都清楚。
  
  好了,书归正传。
  
  正是因为汉末的一切都是士族在说了算,一旦曹操使用了科举制和府兵制这两个完全将士族抛到一旁的制度,曹操势力必将遭受全天下士族的围攻。
  
  曹操举棋不定,荀彧这个颍川大士族出身的汉室忠臣也同样坐立不安,
  
  荀彧是真的大汉忠臣,他很敏锐的发现科举制和府兵制一旦施行,大汉说不定真能够复兴,但他的出身有让他没有勇气去施行这两个政策,这才找到了曹操。
  
  曹操的内心是很想立刻推行这两个新制度的,但到了最后,他还是决定再咨询一下王垕这个“创始人”的意见,假如能把其四个人也聚到一起就更好了。
  
  “来人,召司空府掾属王垕、军师祭酒郭嘉、西曹掾属陈群、雒阳令满宠、掾属王垕的属官沮授明日未时来司空府中赴宴,嗯…家宴。”
  
  家宴也就是非正式宴会,和王垕家今日类似,可以带家眷的那种。自有司空府侍从将此事记下,待来日邀请王垕五人。
  
  实际上曹操的这个态度就表示他已经认可了这份策论的两种制度。
  
  荀彧起身行礼,准备离去。
  
  就在荀彧已经倒退着走出房间的时候,曹操突然问他:“文若,你说我做的对吗?”
  
  荀彧站住身体摇了摇头,表情凝重:“我不清楚。但我知道,我一定会被开除出荀氏,再也不能回家了。”
  
  ————我是分割线————
  
  三国小知识:正是诸葛亮向刘备提议处死刘封,但亮哥是荆州派老大,为什么要处死刘封呢?有人认为是当时的刘备内部荆州派掌门人亮哥将刘封卖了好换取东洲派的支持,两派合力继续压制刘备实力内的其他派系。而在刘备死后,诸葛亮的丞相府中高官几乎全部出于这个两个派系似乎也可以证明这一点。不过这都是阴谋论啦,也可能就只是刘备想让亲儿子上位而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主宰 逍遥双修 都市古仙医 退下,让朕来 鬼门医尊 寒门崛起 恶魔法则 登堂入室 极品家丁 夜的命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