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汉末小粮官 > 第三卷 囚徒 第三十三章 无所不能王厚土

第三卷 囚徒 第三十三章 无所不能王厚土

第三卷 囚徒 第三十三章 无所不能王厚土 (第2/2页)

还是老一套,分工合作、流水线作业、分工段作业,这次王垕还加上了绩效考核,每天工作效率排名前三的工作组可以得到一顿肉食的奖励。肉食的来源则是王垕命人在瀍水上游下的一套渔网,每天能收获大鱼百十斤。
  
  为了能吃到鱼,八百标兵的积极性被全部带动起来。在这个年代,和大头兵谈理想还不如一顿肉来的有效。王垕有很多想法急需实践,但他知道急不得,因为没有大量的人手,没有曹操的授权,他的想法就无法真正实现落地。想要让别人重视,他就需要先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而且完成的要好,要远超这个时代人的固定思维。几个月的行军中他制造的快速浮桥、连环船、冰橇是如此,来到雒阳之后的一夜城、双体船也是如此,这次的房屋修缮也必须如此。
  
  于是王垕拾起了自从高考就扔到脑子中不知哪一块的化学,研究起了简易水泥。还好王垕知道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石灰石和粘土,似乎可能还有矿渣之类的东西,就是配比和制造过程不太清楚。
  
  这时十几年应试教育带来的好处就显露出来了,成系统的记录和对比试验能够大幅度减少研究过程,只过了五天,王垕便研制出了简易水泥。
  
  当然,这其中有一些运气成分,最主要功劳来自洪烈。
  
  王垕只是在胡乱配比,却不知简易水泥最重要的一个步骤烧制。还是洪烈有一次将少量配比过的石灰石粉和粘土粉送入砖窑烧制,得出一种类似于水泥颜色的干燥泥筷,王垕才想到似乎听到过烧制水泥什么的词语,彻底找清了工作方向。
  
  从这之后,王垕更加重视对洪烈的培养,时时带着洪烈,基本上是干什么工作就教洪烈什么知识。再加上已经教导洪烈的那些基础知识,小洪烈的成长速度也是惊人,在后期的建房过程中都能够根据施工数量计算物料消耗了。有些士兵直接称洪烈为小先生,可把洪烈给美坏了。
  
  王垕发现这件事后认为孩子还是太闲,开始每日给洪烈预留大量的家庭作业,可把孩子给“高兴”坏了。
  
  有了水泥和砖窑产出的大量青砖,人手不够还能找荀彧要,于是仅仅十五天时间,王垕便就将司空府、尚书台、各官员府邸修缮一新,还在荀彧的不断提醒下将南宫的黄龙殿修好了。刘协一大家子几百人终于不用再挤在寿安殿一个房子中了。
  
  这段时间,王垕每日往返于砖窑、工地和司空府,要管理砖窑,协调修缮房屋,要帮助郭嘉、陈群处理司空府政务,还要抽空将《急救论》、《疫病论》、《伤员照料标准化规则》、《流水线作业法》等书全都写出来,再加上满宠不时的找他询问法律相关的问题,王垕真是恨不得自己会分身术。
  
  但忙碌总是会有收获的,随着一连串书籍的问世,王垕在雒阳名声大振,最后竟有了一个无所不能王厚土的诨号。结合他这一个多月连续高效完成各项工作的事迹,就连荀彧都专门上书要求汉帝刘协和曹司空表彰王垕。
  
  曹操立刻给王垕封官,原职不动,还是司空府掾属兼军师校尉,又兼了一个议郎的官职。要知道曹仁就是以议郎的身份兼广阳太守同时领导虎豹骑的。这个身份本身就是大汉的中级官员,虽然官轶只有600石,但可以参预朝政,是个极其清贵的职位,在后世的九品中正制中最差的时候议郎也是五品上的官职。
  
  升官了王垕当然高兴,但随之他发现自己的工作居然又多了。除了砖窑和司空府的工作,他还被荀彧的尚书台拉了壮丁,要求他对司隶的重建工作给出自己的建议。
  
  王垕本就想找机会和荀彧商讨一下,这次更是随了他的意。于是他白日利用工作之便频频咨询沮授、郭嘉、陈群、满宠乃至五子良将等人的相关意见,晚上回家看着洪烈写作业的同时,也开始琢磨怎么给荀彧提建议。
  
  就在春耕如火如荼在洛阳盆地展开的时候,王垕终于写完他的这本《司隶发展规划并人才改革、军制改革书》,上交到尚书台。
  
  完成了一件大事的王垕只觉得一身轻松,后面就是等着荀彧来主动找他了。
  
  又过了几日,王延年和赵扑回来了,王垕在汉末的亲人也随着他们一同来到了雒阳。
  
  ————我是分割线————
  
  三国小知识:汉代军制一部兵马大概有一千人,主官可以是校尉、都尉、中郎将,只是名称不同,地位也略有不同。但到了更高的将军级,一般情况手下就会有两到五部兵马不等。像前一卷五子良将那种每个人手下只有几百的情况只是个例,属于剧情需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主宰 逍遥双修 都市古仙医 退下,让朕来 鬼门医尊 寒门崛起 恶魔法则 登堂入室 极品家丁 夜的命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