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关于簪子的典故
第二十一章 关于簪子的典故 (第2/2页)说她可以,说它的东西不行。老妪不高兴了,“老身的东西,物美价廉,公子要买就买。不卖,老身又不强买强卖。”
秋秋却道:“楚朗,这簪子我喜欢,我要了。”
既然秋秋喜欢,庒楚也不在意的问道:“媪妪,你这簪子多少银子?”
老妪语不惊人死不休,“五十两,。”
庒楚刚准备掏银子,听老妪报出的价格,惊讶道:“你怎么不去抢啊。”
老妪也不生气道:“公子说笑了,老身可没那把子力气去做抢人的买卖。”
庒楚扁嘴道:“你这比抢人,还强盗,能便宜点不。”
老妪道:“公子,老身卖的东西从来不减价,而且,你在女子面前这么小气可不行。”
庒楚白了她一眼,“行行行,又没说不买,给你总行了吧。”掏出了五十两递给老妪。
给秋秋买了簪子之后,庒楚带着秋秋又到了下一处地方。
小船泛舟,淮河两岸酒楼、茶馆相斥而立,站在淮河河畔交集处,就能观的十里长街风貌。
站在桥头,庒楚看着眼前美景,轻声道:“秋儿,我来为你绾簪如何。”
秋秋笑了笑,“好。”
庒楚把她头发上随意插着的簪子取了下来,然后整理好她的发丝,将头发绾起,别入檀木箜篌簪。
“玉人鬓上簪,寸寸相思意。”庒楚凝视眼前人儿,不禁念道。
秋秋回过头,惊喜道:“楚朗,你会作诗?”
庒楚摇头道:“我那会做什么诗啊。”他哪会作诗,只是剽窃诗词罢了。
“那你这句,“玉人鬓上簪,寸寸相思意。”是如何念出来的?”
庒楚如实道:“这只是别人作的诗词,我只不过念出来罢了。”
秋秋问道:“那我怎么没听过这首诗。”
听了此言,庒楚理所当然道:“那么多的千古大家,那么多,流传下来的诗词,你没听过的诗词还多着哩。”一人一生又能学得多少东西,华夏可是有五千年历史。
秋秋撅着嘴,不满道:“是嘛。”显然对庒楚说的这句话极不认同。
庒楚又道:“你要不信,我在念一首。”
秋秋博学多才,竟被庒楚这么说,嘟着嘴,气道:“那你念,我就不信我还没听过。”
“含娇含笑,宿翠残红窈窕,鬓如蝉。寒玉簪秋水,轻纱卷碧烟。”
庒楚打趣道:“怎么样?可有听过?”
秋秋皱眉道:“确实没听过,这首诗词结构严谨,意境悠远,文笔精炼,绝对是出自诗词大家的手笔。”但是大周的大多诗词她也有所涉猎,为何她没听过,这么好的词。
秋秋还是不确信道:“你确定不是你作的?”
庒楚解释道:“当然,我可没这才气,这首诗词是温庭筠所做。”
“温庭筠,这人是谁,能做出如此绝佳的诗词之人,为何我没听过。”
没听过?温庭筠可是与李商隐齐名,在唐朝之时两人并称“温李”,名气才气可见非凡。
庒楚看向她,又道:“那李商隐,李白,杜甫,白居易呢?”
虽然这些人所处的朝代不同,但每一人都是流传千古的诗词大家,她总归听说过一个吧。
“你说的这些人,我一人也不认识。”她可是被江州文人才子称为才女,她只知文学院四大家李史、杜铭、白客、温既,还有江州名家赛老。
而庒楚说的这些人,她闻所未闻。
再看庒楚表情,好似没听过这些人,显得她孤陋寡闻似的,秋秋顿时不高兴了。
看到秋秋不高兴的脸色,识趣的没继续这个话题。
庒楚讨好道:“好啦,我们去下一个地方。”
“哼,不理你了。”
……